close

IMG_8963.JPG

「意識」建構眼前所認知的世界,熟悉、穩定成了社會能不斷運作的法則。「想像」被集體文化壓抑,每一個人被教育洗腦如何成為社會的一份子。當教育與制度是灌輸人類安分守己一生的選項就是讀書、工作、組織家庭然後漸漸老去,不該懷疑千年不變的文化,因為當你懷疑時,你只會發現人是活在一個貧脊的荒地中,在燦爛炫耀的燈光下其實是重複又重複單調城市。可否細心走過居住的城市街巷,每一個街廓都是複製再貼上的景象,數得出來的幾個行業組成了人類居住城市的樣貌,而我們卻不曾反問過這樣不斷重複的日常生活到底為了什麼,或許我們曾疑慮過卻害怕認清後只是無解的問題,

語言是人類延續生命傳承文化的媒介,其實也是統治人類心智的武器。藉由語言,我們傳達心底的情感、建立今日社會的網絡。語言是人類溝通的橋樑,文字的排列變換成了腦海風景布展的原子,腦海所想表達的甚至情緒所想引述的都是透過語言文字來傳遞給對方,但語言終究有著侷限性,有時觀看著 一幅畫、行經一處風景、感受一道陌生的日光、聽著嵌進心底的音樂……這些生命裡偶然碰觸的感動是文字再精準地描述都無法表達出當下一瞬間的色彩,色彩是視覺觀察現實世界後投射於大腦的波長,這些波長成為人感應與架構價值觀的來源,從而人看到的其實是自己所想的,人藉由明示暗示的行為傳達自身的價值觀,這些價值觀也是心底對外在世界的解釋。

IMG_8962.JPG

我、老人、胖胖的女生、圖書館的女生、門房、影子、大個子、小個子,書中登場人物都是描述性的名詞,沒有具體特徵的專用詞,如:直子、綠子、中田、卡夫卡……這些個別性的描述。在末日裡、在意識另存的世界裡,名字已沒有意義,當心與影子都被剝奪的生存環境裡,人的獨特性已無存在的必要。人是社會全部同質化的產物,也因此過去、現在、未來都已不重要,時間已無需存在,我們都是永恆的一環,成為永恆就是要拋棄個體性也代表著遺棄人類的思想。

「或許我們以前都住在完全不同的地方過著完全不一樣的人生。然後由於某種原因把這些事情忘得一乾二淨,什麼都不知道地這樣生活著。」_P.59

烏托邦的世界是人類終極的天堂,在那裏不再有戰爭、疾病、一切安詳和平。然而烏托邦的世界卻也是永恆不變如同一灘死水進不來也出去。

現實的世界令我們遭遇各種傷害、挫折、傷痛,身體的痛傷也有心靈的痛傷,有人可以走出陰霾的歲月也有人一輩子困在黑暗底,可能如同《黑夜之後》裡的惠麗一樣深沉的睡著,永遠飄盪在屬於自己建構的平行宇宙裡。

我們都只想如同故事的主題發展那般有著平穩的工作與生活,世界變得如何都無關自身,我們只是小小的平凡人,「組織」太過龐大,政府的模式已被少數人把持成為監控人民的器具,無形中人類的權利一一被剝奪,僅剩物質的追求是惟一的自由。

「不管什麼樣的天才,什麼樣的白痴,都不可能自己一個人活在純粹的世界裡。不管躲避在多深的地下,或圍在多高的牆裡,終有一天會有人把這推翻。」_P.266

「如果沒有愛,那麼世界就和窗外吹過的風ㄧ樣。既觸摸不到,也聞不到氣味。」_P.291

對於世界、對於人生,我們建立也逐漸毀滅,身處的文化灌輸人們對於生命要建立目標,在追尋目標的路途上會有捨也有得,但卻沒告訴人們有時所捨棄的是人性中無價的東西。失去的東西是以一點一點地流失讓你無法察覺,等到領悟時都已為時已晚,生命已懸在深淵邊等著墜落。

這世界是複雜的商業體系,對於「愛」我們習於社會所創製的模式,對於「愛」我們早已失去想像力,我們成了不折不扣的生物,沒有思想沒有愛,看似減輕人生不必要的負擔,其實我們只是自欺欺人,沒有勇氣面對挫敗的人生。

「我沒有辦法捨棄心,我想不管那是多麼沉重,有時又是多麼黑暗,但有時它會像鳥一樣在風中飛舞,也可以看見永遠。」_P.490

心會讓我們成長也讓我們面臨傷痛,或許世界讓人生是一長串的憂霾籠罩,幸福只是其中一小段的插曲,短暫而令人心碎。

但此時,我想繼續擁有著心走下去。

 

arrow
arrow

    春江水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