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我是賣豆腐的,所以我只做豆腐。
作者:小津安二郎
譯者:陳寶蓮
出版社:新經典文化
出版日:2013/3/4
還記得《宗方姊妹》裡遠山的一幕,日常生活裡的小細瑣事,沒多大高潮起伏的電影手法。卻是至今令我印象深刻。
小津安二郎的人生散文很直率,就像是個中年大叔摳著腳拇趾,一邊跟你話家常的生活點滴。
人生際遇不可測,戰爭是殘酷,以人命為賭注。是籌碼,也是草芥。
書中收錄中日戰爭時,小津在漢口、在南京、在中國各地的戰事。
對中國而言,這場戰是日本的錯,
也確實是日本的罪過,但百姓永遠只是被動的被推入無情的漩渦裡。
誰都有親人、所思念之人。
從小津在戰爭的信件裡,看到的是一般人的日常話語。
原來所謂的敵人不是沒血沒淚,
只是剛好你我是站在對立的兩面,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民族意識較強烈之人可能無法接受小津這種沒有對戰爭的反省,
歷史仇恨我不便多說。
但有時說不出的是最痛的折磨。
人都有價值,是好—供學習;是壞—當借鏡。
電影的製作人生是小津的一切,
四十年的拍攝電影只走自己的路。
不承認所謂的電影文法。
小津說:「電影文法只是用來掩飾枯竭的靈感。」「文法是被磨掉感性的人才使用的東西。」
看《麥秋》、看《東京物語》說得是普通人、說的是人生故事,沒有曲折的情節,只是如茶泡飯般的滋味。
真的就如同小津的人生價值觀一樣。
小津也有阿桑的氣息,看不慣新的事物、新人的各種花招,
他認為「人氣並不伴隨著敬重,反而像浮萍一樣無依無靠。」這句話說得太經典了,歷史是借鏡,身旁的事件也是殷鑑。
職場裡當個人緣好的人,網路上當個人氣指數高的人,朋友圈裡當個受歡迎的人……這樣的情節誰都想。
(哈!偏偏我都不是。可憐呀!)
虛榮,誰都會有,但一不小心就會掉進自我感覺良好的假象裡,終而毀了自己。
此書的導讀是一位影評,他說這本書讓經歷的是一場去神話的震撼,宛如青少年發現父親只是個平凡人。
或許他的話裡沒有不敬之意,但遣詞用語真的滿爛的,想表達的涵意只顯示出膚淺的表象。
套用小津其中一篇的文章所言:「影評是不能當參考的。」
從小津的電影裡,不知這位影評看到何種偉大的偶像氣息?
一貫的電影本質就如同小津所說的:「我面對攝影機時想到的本質,是透過鏡頭尋回人類本來豐富的愛。」
小津的電影傳達的是生活裡最簡單細節的情感,真不知這位影評所言造神的偶像神話在哪?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