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G_0830  

對大陸的想像已過了三、四年,當初的開放自由行、兩岸直航及接下來的服務業貿易協定。記得那時的鑼鼓喧天的滿心期待陸客自由行到來,是對台灣經濟陷入泥沼中的一盞明燈,但所謂的萬靈丹是不存在,這樣的想像不過是一種病急亂投醫。

一個政府的經濟與國家觀光資源,若只盡期待單一國家的進出口與遊客能帶來GDP的成長,真是愚蠢至極。也看得出這政府的領導無方。

觀光是文化財。文化是需漫長時間的淬煉與融合,荷蘭的占領、滿清時期先民的開墾、原住民的興衰血淚、日據時代的建設奠基及國民黨敗戰撤台後的眷村文化及融合大江南北的美食大綻放……這些是日後台灣因過往時間、空間的累積鑄成。

特色在此,台灣的美也在此。

是否還記得曾經青蔥翠綠的巷道,一轉眼高樓拔起,一個文化的記憶就消失無蹤。但真有人在意嗎?

近年的都更計畫如火如荼進行著,都更是必要的。一個城市日子久了,難免有公衛問題與貧困區域的產生,藉由都更改善、美化環境,但參酌英國的都市重生計畫精神,一個都更計畫所追求的是「城市的未來想像與過去歷史的再現」,從歐洲的城市際化內涵可以體現到,城市不只是一座城市,它也注入了人的感情、記憶在其中。

台灣的都更計畫盡是滿腦子的商業利益,抹煞了城市作為人的情感交流的角度思考,「兼容並蓄」一詞在此的意涵便是,未來與過去的相輔相成,有屬於城市的記憶這,座城市才有了生命。

 

農民,是台灣一群默默無聲的在地支柱。長期以來只是被利用的工具,政治的口號、學運的吶喊,一些激情、無知的演出,雖借農民的名,不過是行私己之意。

任何的政治的運動,街頭抗爭、流血衝突,得利的永遠都不是衝前頭的那人,而是背後搖旗吶喊之徒,口號說的響亮,激動人心,但有危難時卻總是別人受罪。

台灣可耕作農地僅剩56萬公頃,還包括了2至3萬公頃的受汙染農地。

在國家安全戰略思維下,目前的農地已不足供給國人之食用,當然膚淺之徒會說:「我們可以進口糧食呀!」當全球人口將突破100億大關環境下,新興國家的人民也有錢可以消費時,進口糧食的價格只會不斷的飆高。

小麥、麵粉、玉米的期貨價格不斷創新高,在被西化的飲食習慣下,我們只能忍受物價指數持續創新,但有時這些代價,也是我們自己招來。「米食」應當是我們「本」,但我們捨去、遺忘它,再來抱怨生活過的痛苦。

農民自古以來總是被剝削,等到過了臨界點便是革命的誕生,但今日可能會在發生嗎?工商時代,農民成少數者,社會支柱移轉到了中產階級手上,但這群中產階級是一群更加游離的分子,更容易被政府或政黨人士操弄與挑撥。革命時代已過去了,農民的立場卻只更加險峻。農民所種植的好米好菜被層層的中間商剝削,他們不懂行銷是他們的錯嗎?他們想樂天知命過日子有錯嗎?

在這強調競爭的時代,所謂的道理不過淨是些扭曲的歪理。對於農民的錯誤思維都是源自於這追逐金錢的時代,人的想像力真的很差,總以為眼所見便為真,偏見的謬論才因而看不見。

對於在台北的學運抗爭,那是民主制度下的人權象徵,但口號「以廣大農民會被怎樣……」這樣的矯情就請免了。大學生是一群爛漫天真的孩子,國家需要這樣的動力與衝撞。

占領街頭表達抗議是自由社會下必要得忍受,但對於占領國會議場與突襲行政院,是非常不恰當的行為,這是一種暴民的再現。雖然我國的立委素質不好,但也不代表今日你表達反對立場,就可以以不正對不正,這和早期人類的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的粗暴思想無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春江水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