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假期,當大家輕鬆度過晴朗和喣的天氣時。
我南下出差在台南高雄一帶走跳,
拜訪幾位大學教授,商談出刊的事宜。
一路上看到一個又一個所謂的文創園區
有了些許的感觸,對這片親踏土地,我們抱持怎樣的心情以待。
「文創」成了台灣電子工業後另一個經濟救命帖,
文化的創意是文創的核心精神,我不否認它的經濟效益,只是在沒有一個準確的數據分析下,當政者以媒體聳動的報導與特定利益團體的推波助瀾,就一廂情願的認為台灣的軟實力就是文創的經濟來源,這樣獨斷式的思考是非常的危險。
國家的發展與未來,政府該做的是擘建一個長遠的藍圖。有了大架構的骨幹後,接著硬體與軟體設施能有整體性的規劃,這才是主事者該有的政治風範。
但現今的政府做的都是反方向,甚至是沒頭沒腦的亂竄。
民調太低了,就提個莫名其妙的方案;選舉快到了,就胡亂舉債花錢。
當政者的無能,是多數者式的民主制度下的缺陷。
多數人的意見並不能代表全體人民的意見,但卻常是政府輿論基礎的來源,是造成極權主義的溫床。希特勒製造人民對國家的認同感,人民再用激情輿論給予希特勒恐怖的統治基礎。歷史的借鏡總是容易被遺忘。
庶民階層是最能感受施政措施的好壞,是空泛的口號,還是能提升人民精神與物質的成長。
走一趟所謂的駁二特區或糖廠裡的文化園區,我感受到的是當政者以營商的思維來打造文創的概念。
景點裡人潮最多的,是販賣吃的與小東西禮品。
當假日的遊玩仍停留在過去,是到人潮洶湧的景點胡亂看一眼、隨便吃一通的模式,
所謂的文創園區不過是較好聽的遊樂場名稱。
實質的來說,文創園區就是該集合藝術家、創作家,政府能給予資金缺乏的藝術創作者一個發揮的舞台,能打造的空間。
但我看到的是以快速經濟模式來套用緩慢細緻的文化創意,
文化的累積需要時間、需要沉澱,但主政者想的是四年的任期內要有具體成果表現,而人民要的是能玩、能吃就好,
所以在兩方都是庸俗當道的想法下,文創的呈現就是現今這般的市儈。
建立一座又一座的文創硬體設施,衛武營、客家文物館、眷村館、蘭陽博物館……這些大而無當的建築裡,看不到細緻的文化美感,只是一件又一件政治利益與貪婪經濟的產物。
文化創意是過去文化的累積與未來美學生活的期許。
當文創能提升人民知性生活之時,亦能轉為經濟的來源,那當然是件好事。現看到的卻是失衡狀況,以經濟的推展為主,文創的本質—管他去死。
文創園區的亂象是,賣國外的藝術禮品、年輕人擺賣衣服,再低俗一點的還接合路邊攤烤香腸、彈珠汽水、炸魷魚……
包裝好一點是誠品的松菸文創,行銷廣告的詞語都寫的很美,裝潢設計也講究美學,但骨子裡經營模式不過就是百貨公司租攤位給廠商擺,訂立的契約一字字都是利益思考。這樣的「文創」只是包給利益團體,濫用文創名稱大賺其錢的方法。
當文創只是另一種形式的蚊子館或是高級一點的路邊攤時,真的需要好好思考未來的危機。
行過台南鄉間,駛過濱海小鎮,純樸的美感映在眼前;無人來訪的左營明德眷村,讓我想起童年時宜蘭的眷村,屋瓦、圍牆及時淡時濃的花香記憶。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