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1347年,黃公望回到富春山一帶居住,開始了震撼世人的《富春山居圖》的構思。
西元1660年,維梅爾筆下的《台夫特一景》開啟百年後的印象靜謐風格。
台夫特一景是維梅爾僅存兩幅室外畫之一,這幅畫特殊之處在於,若和中國作聯結的話就是當時全球氣候處於小冰河時期,1550年至1700年這150年的時間全球氣溫不斷下降,歐洲各國瘟疫肆虐;中國,則是明朝在1630年一波波的致命疫病下,導致明朝國力大衰,農民叛變。這幅畫與歷史作相聯結便可知,畫裡的船在春天時期,仍無法出海的因素。
17世紀的荷蘭,獨立、自由的精神滲透在政治、經濟、科學與藝術裡。這個世紀還是處在巴洛克時期,音樂上是韓德爾、維瓦第的華麗排場,繁飾裝點、優雅高貴;繪畫上尚未走出宗教的影響,雖有卡拉喬瓦與林布蘭等大師在前頭,維梅爾在承襲前人之時,對開創獨特性的畫風上仍不餘遺力。
許多的藝術書籍告訴讀者,維梅爾在當時不是有名的畫家,但隨著歷史的考據與資料的佐證,維梅爾在身前已是赫赫有名的畫家,出生中產階級的他得到老爸的資助與影響,從小便接觸藝術,21歲就以繪師身分加入公會,流傳至今有36幅畫。
19世紀後普魯斯特的《追憶逝水年華》非寫有關維梅爾《台夫特一景》不可,而藝術評論家苦思研究為何眾人會著迷他的光影魔力。
維梅爾出生時的荷蘭是國際貿易商口,往來的商業交易帶動社會的富裕,也使得有錢人開始追逐於藝術的奢侈象徵。
元朝的中國,是當時世界第一大國,漳州一帶成了世界最大港口。黃公望出生的蘇州,唐代以來便是人文薈萃之地,白居易、劉禹錫、蘇軾等都曾在此地治理過。
經濟的繁榮,接之而來的就是文藝的盛行。黃公望是這波浪潮裡一顆耀眼的恆星,影響明清兩代的文人畫風意境甚遠。
晚年歸去的富春江,給了黃公望頓悟蒼空、闌珊流景的生命寫照。
吳均的《與宋元思書》:「風煙俱競,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水接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返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這篇文恰似波瀾壯闊的《富春山居圖》所想道出的人生意涵。
《富春山居圖》是一幅長卷山水畫,長約700公分。過去賞畫是兩手一拉一捲,沒有固定的觀畫順序,全憑個人隨心而致。山水畫的結構不同於西方的透視構圖,在維梅爾的畫裡,可以看到簡潔的布圖,卻有精準的攝影暗箱技法。一幅畫像是真實的圖片卻又在光影的處理上,透露畫者的意志。畫有生命,是維梅爾想給於起伏不斷的感情,從早期、中期的光線是暖度寧靜,到晚期後的冷冽光條,與特別的是在《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是維梅爾在畫中背景為暗色系,藉由整片暗色的底,突顯少女一種光漾的爛漫,特別是臉部的表情。
《富春山居圖》一部在台北故宮,另一部在浙江博物館。曾有兩部合璧聯展過,算是世紀的饗宴吧!兩幅畫攏在一起,才知黃公望構圖的宏偉壯闊。長卷巨畫從一座昂然大山漸入綿綿層峰的群山,點綴山野村舍寥寥濛瀧。群山漸去,稀疏的淡墨樹叢,雲山江水,蒼茫蕭瑟。是年華後的孤然,風景依舊,山孤水泱。大量的留白空間,剩的是漁夫、扁舟,孤石松林,終末來到江口,悠悠蒼天,天高水清,沒有細雕的繁飾,反而用簡潔的筆墨營造出人生的闊瀾,這是文人山水畫的崇高意境。
黃公望統結五代以來山水畫的美學,又賦予接下來明清的追尋風格,或許也和黃公望本身就是個奇才有觀,通曉易經,對詩書琴藝都有一定的涉入,也因此更能明瞭當一個畫匠與一位文人山水畫的差異。
《地理課》所呈現的是商人與旅行者的世界,新奇的事物、新的觀念不斷迷惑世人的眼睛。畫中人物注目於地球儀,代表著知性的世界正被當時的新歐洲所渴求。
費特,19世紀的俄羅斯詩人,與屠格涅夫及托爾斯泰交好,且兩人對費特的詩意推崇不已。
〈夏日黃昏〉
「夏日黃昏明亮又寂靜,看那些楊柳昏昏欲睡;西方的天空一片淡紅,河灣的流水放射金輝。
沿著一簇簇樹頂滑行,風而漫步在林冠樹梢,聽,峽谷裡聲聲嘶鳴,那是馬群在揚蹄奔跑。」
—1847年
費特的詩有維梅爾寧靜悠適的餘韻,維梅爾擅描日常生活的細節,以世俗人的角度探求這生存的世界,當然這也是與荷蘭當時所崇揚的自由精神有關。畫中有日常生活的詩意,安詳的氣氛、明亮的節奏與對意涵的再現有一股神秘的魔力。
維梅爾的時代是歐洲與中國貿易來往,開始出現微妙的變化。歐洲的人文思想開始大躍進,藝術裡有科學的內涵,透視構圖講求精準,畫的呈現是角度、是光影的分配。一位在西方影響後世的簡潔畫風;一位在東方繼往開來造就沈周、董其昌等人的構畫精髓。「所謂的偉大,就是開創屬於自己的獨特性。」這句話,用在兩人身上一點也不為過。
留言列表